剖析典型案件 回首立法之路 感受公民權利意識進步

新中國成立之初,法院審理的民事案件數(shù)量非常少,類型也主要集中在婚姻案件,此外還有少量的借貸糾紛?! ∶穹ㄍ▌t的頒布實施成為公民民事權利保護以及民商事案件審判的重要轉折點。而1999年合同法的頒布和司法審判中“大民事格局”的形成,則將民事權利的保護帶入了歷史上最好的一個時期。  2007年1月1日之后,侵害肖像權、名譽權,侵犯知識產權以及經濟合同類案件等以往幾乎不曾出現(xiàn)的新類型民商事案件開始逐漸增多,形成了一種相對復雜的新局面。

從建國初期,一部婚姻法獨撐大局,到今日,物權法、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民商事法律日臻完善,民法典立法穩(wěn)步推進,而“維權”早已成為百姓心中一個再熟悉不過的詞匯。  新中國成立60年,民事權利保護如何跨過一度“夯實”的舊思想壁壘,逾越無法可依的法律真空地帶,扭轉民商事案件類型單一化的弊端,步入如今全方位保護公民民事權利的時期?  近日,從司法審判一線走出、長期致力于民商事法律和實踐研究的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楊立新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以他的親身經歷講述了民事案件審判發(fā)展和群眾依法維權的曲折歷程?!  懊袷聶嘁姹Wo這個概念從建國以來就一直在提,民法通則頒布實施之前,真正意義上的民事權益保護其實并沒有建立起來”  在楊立新的印象里,民事權益保護這個概念從建國以來就一直在提,但在民法通則頒布實施之前,真正意義上的民事權益保護其實并沒有建立起來?! ?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直至文化大革命時期,民事案件審判以及對民事權益的保護始終處于一種動蕩之中。新中國成立之初,由于舊的法律體系已經廢除,而新的法律體系尚未建立,因此法院審理的民事案件數(shù)量非常少,類型也主要集中在婚姻案件,此外還有少量的借貸糾紛。對于1949年至1957年這個階段的民商事案件審判活動,楊立新認為“幾乎都處在無法可依的狀態(tài)”?!  拔幕蟾锩钡拈_始,更使得法院的職能被進一步弱化,民事權益的保護幾乎已經不被人提及,民事案件的類型也只剩下了單純的離婚案件?! ∵@種動蕩的局面一直持續(xù)到了上世紀70年代初期,1973年年底法院才又恢復了正常的運轉。但是,機構的恢復不可能一下子改變民商事法律幾乎一片空白的局面,更不可能讓包括法官在內的人一下子扭轉對于所謂民事權益保護的觀念?! τ?975年走上審判工作崗位時的司法審判情況,楊立新至今記憶猶新:“我剛到法院參加工作的時候,每個新人都先發(fā)一本‘紅皮書’,名字就叫做《民事審判法律法規(guī)匯編》。雖然叫‘法律法規(guī)匯編’,可其中能被稱為法律的還是只有一部婚姻法,其他的大部分都是政策,還有一些1973年之后最高法等有關部門作出的司法解釋,以及國務院、地方政府的相關規(guī)定。到了真正審案子時,主要還得靠長年司法審判工作中形成的審判規(guī)則。”  時隔30多年,楊立新還能一字不差地回憶起他剛開始審理離婚案件時,老審判員傳授的一套審判方法———“三看一參”,即“看婚前感情、看婚后生活、看婚姻關系發(fā)展,參考子女利益”。  可現(xiàn)在回憶起來,楊立新感到,這樣的審判規(guī)則其實還是在當時的一種守舊觀念下形成的,很多并不能真正體現(xiàn)對民事權益的有效保護。  采訪中,楊立新給記者講述了他接觸的一起經歷了近20年和14次判決才最終被準予離婚的案件。這起案件讓他“刻骨難忘”?! ≡谶@起曠日持久的離婚案件中,妻子是個普通的農村婦女。丈夫婚后參軍,在部隊里提了干之后發(fā)現(xiàn)和妻子合不來,70年代初期第一次向法院提出了離婚。妻子是堅決不同意離婚,處在當時社會背景下的法院,認為男方地位變化就嫌棄結發(fā)妻子屬于典型的資產階級思想,判決不予離婚。從此之后,男方幾乎每隔半年就向法院提出一次離婚,法院的態(tài)度也很堅決———不準?! ≌f到這里,楊立新嘆了口氣:“就這樣,一場離婚官司從風華正茂打到了垂暮之年,直到民法通則出臺、婚姻法修改,真正確認了離婚也自由的觀點后,兩人才在第14次判決中獲得了離婚的解脫,一輩子的幸福就在這場曠日持久的離婚大戰(zhàn)中成了泡影?!薄 盍⑿赂嬖V記者,民法通則出臺之前,離婚案件一直是法院審理民事案件的主要類型,比例幾乎能夠占到所有民事案件的70%,可根據(jù)當時的法律規(guī)定,判決離婚其實非常少。除非是一方過錯,對方要求離婚,或者雙方均同意離婚的情況下,法院才會準予?!  懊穹ㄍ▌t的頒布實施,無論是對于公民民事權利的保護,還是對于民商事案件審判來說,無疑都是個重要的轉折點”  楊立新介紹說,從1973年之后,民事案件審判無法可依的局面逐漸得到改善,最高人民法院針對民事審判陸續(xù)出臺了一些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民事政策法律的意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等先后出臺的三個比較全面的關于民事權益保護的司法解釋,為民法通則的出臺奠定了堅實基礎?!  懊穹ㄍ▌t的頒布實施,無論是對于公民民事權利的保護,還是對于民商事案件審判來說,無疑都是個重要的轉折點?!睏盍⑿略u價說,“此前,法院民事案件的審判雖然也包含了侵權類案件,但所謂侵權幾乎單指打架斗毆造成的人身損害賠償,人們只是樸素地知道,打傷了人要賠、打死了人要賠。而民法通則的出臺則徹底改變了這種單純認識,人們開始意識到除了人身損害賠償外,自己還可以享有名譽權、隱私權等太多的權利,以至于從2007年1月1日之后,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出現(xiàn)了大幅度激增,侵害肖像權、侵害名譽權,侵犯知識產權,以及經濟合同類案件等以往幾乎不曾出現(xiàn)的新類型民商事案件開始逐漸增多,形成了一種相對復雜的新局面。”  楊立新回憶說,民法通則頒布實施之后,法院一下子受理了很多鄰里糾紛的案件,有些就是因為鄰里之間發(fā)生了一點小矛盾,雙方互罵了幾句,就被以侵犯名譽權告到了法院。法庭上,經常聽到當事人說,“以前以為只有打人法院才管,現(xiàn)在才知道原來罵人也犯法,也得賠”?!坝浀檬窃?987年前后,某法院就曾經判過這樣一個案件,因為一方辱罵另一方,法院判決罵人一方賠償對方損失,計算標準就是罵一句一元錢?!睏盍⑿抡f?! 《c之相應的是,更多的民事權利受到普通民眾的關注。1988年,曾經名不見經傳的“肖像權”就引發(fā)了一場備受矚目的案件?! ∈虑榈钠鹨蚓褪钱斈暝谥袊佬g館舉行的全國首屆人體油畫展覽?!皠e開生面”的人體油畫展規(guī)模空前,吸引了大量觀眾前往觀看,中國美術館門前觀賞的人排成了長龍。其中最吸引眼球的當屬根據(jù)3名經中央美院公開招聘的人體模特創(chuàng)作的人體畫。畫被公開展出后,畫中的3名人體模特認為學校公開展示其人體作品的行為違背了當初的約定,侵害了其肖像權,請求法院予以保護?! ≡瓉?,按照中央美院和模特之間的約定,雙方的聘用事宜應該依據(jù)學校的《招聘簡章》,而根據(jù)《招聘簡章》的規(guī)定,人體模特只用于課堂教學和寫生,學校要對模特的工作情況予以保密?!  按税副龊螅谏鐣弦l(fā)廣泛爭議,可謂轟動一時,但出于慎重考慮,該案直到1998年才審判終結,最終保護了3名原告的合法權益?!睏盍⑿赂嬖V記者?! 〕诵は駲嗤?,以維護名譽權為由狀告新聞媒體、小說作者的案件在當時也頗為多見,幾乎成為一陣風潮。而著名的“荷花女名譽權案”更是以判例的形式開創(chuàng)了死者名譽權保護的先河,進一步拓寬了民事權益保護的范圍。離婚案件雖然在總數(shù)量上仍然保持最多,但在民事案件中的整體比例已經開始呈現(xiàn)逐年下降的趨勢?!  ?999年合同法的頒布和司法審判中‘大民事格局’的形成,將民事權利的保護帶入了歷史上最好的一個時期”  楊立新認為,真正的民事權益保護應該是從民法通則頒布開始的,而1999年合同法的頒布和司法審判中“大民事格局”的形成,則將民事權利的保護帶入了歷史上最好的一個時期?!  耙郧爱斘疫€在法院審理案件時,普通中級法院每年的收案量也就在200至300件,加上基層法院的案件,一個地區(qū)每年至多也就2000至3000件案子??涩F(xiàn)在,各級法院受理的案件數(shù)量都在成倍增長,北京市海淀區(qū)法院、朝陽區(qū)法院,每年的收案量都在5萬件以上,北京市豐臺區(qū)法院、深圳市龍崗區(qū)法院受案量都在3萬件以上,甚至一個法官一年辦理的案件數(shù)量都已經上千?!背藬?shù)量上的增長,案件類型也是越發(fā)的復雜化,楊立新隨手拿出2008年4月1日實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的規(guī)定》,告訴記者:“這上面的立案理由達300多種,新類型案件層出不窮?!薄 ?001年7月,陜西省西安市一家國企的女工向法院控告她的男上司對她進行“性騷擾”,侵犯了她的人身權利,被媒體報道為我國第一件進入法律程序的“性騷擾”案件。雖然此事后因“證據(jù)不足”被法院駁回,但最終揭開了“性騷擾”侵權行為的神秘面紗?! ?003年7月,浙江省溫州市某調查事務所女職員謝某狀告該所負責人金某性騷擾一案,女職員最終以獲賠勝訴,成為“性騷擾”勝訴獲賠的第一案,也使得“性騷擾”的侵權性質在司法審判中得以確立?! ?008年,王菲與大旗網、“北飛的候鳥”之間爆發(fā)的“人肉搜索”第一案則屬于網絡時代典型的新類型案件。由于“北飛的候鳥”網站在網絡中披露了王菲的真實身份,使得網民們利用這些信息發(fā)起“人肉搜索”,搜尋到更多王菲的個人信息,以至于之后發(fā)生了網友上門張貼、刷寫侮辱性標語等極端行為,使王菲的社會評價降低,名譽受到侵害。據(jù)此,法院判決大旗網和“北飛的候鳥”網站的經營管理者侵犯了原告王菲的隱私權,同時也向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發(fā)出司法建議,建議對“人肉搜索”等新生網絡事物進行引導?!懊鎸Α巳馑阉鳌@一網絡概念,上述案件應該說具有風向標的作用,它說明了在互聯(lián)網時代,網站也負有對他人隱私權、名譽權予以尊重的責任?!睏盍⑿略u價說?! 盍⑿抡f,諸如此類新類型案件的不斷發(fā)生,一方面折射出人們對于自身權利保護的日趨重視,同時也催生了司法審判對民事權利保障的日趨完備。雖然案件類型復雜了,案件數(shù)量增多了,但與此同時法律規(guī)定較之過去也大大完善了。物權法、繼承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諸多現(xiàn)有法律以及侵權責任法等諸多還在制定之中的法律,對人們各種民商事行為的規(guī)范和民事權益的保護,已經使司法審判徹底擺脫了過去無法可依的狀態(tài),無論何種案件,法官總能從日趨完善的民商事法律體系中找尋到評斷的法律依據(jù)。而法院審判體系從民商事分開改為“大民事格局”,則進一步拓展了民事審判的職能和調整范圍,統(tǒng)一了民商事審判的審判體系,使得法律適用更加統(tǒng)一,運轉更加高效,從而客觀上保障了民商事案件審判質量。

本報記者 李松 黃潔